• copious@163.com
  • 深圳市福田区福田街道福安社区金田路3037号金中环国际商务大厦2706

邓亚萍走进印刷学院附小:体育教会孩子 “输得起” 的人生哲学

2025-07-07

6 月 19 日,乒乓球奥运冠军邓亚萍走进北京印刷学院附属小学,以 “体育是最好的挫折教育” 为主题,与师生分享了自己从 5 岁练球到成为世界冠军的成长历程。她用亲身经历诠释了体育如何塑造 “输得起” 的坚韧品格,强调 “真正的成长不是从不失败,而是在失败中学会站起来”。

一、从被劝退到世界冠军:15 年的 “挫折必修课”

邓亚萍回忆起 10 岁时因身高被省队劝退的经历:“教练说我没有培养前途,但父亲问我‘你还想打吗?’我咬着牙说‘想’。” 此后她每天加练 45 分钟,绑着沙袋练步伐,最终用 11 年时间拿到第一个世界冠军。她特别提到,这种 “输得起” 的心态贯穿了职业生涯 ——1994 年广岛亚运会输给小山智丽后,她在日记中写下:“今天的失败是为了明天更强大的自己。” 这种反思习惯,正是体育给予她的终身财富。

在互动环节,她向学生展示了训练时使用的沙袋和球拍:“这些看似沉重的负担,其实是帮我‘长’出了别人夺不走的能力。就像你们学数学、练书法,只有把‘所长’练到无人可及,才能在关键时刻稳住心态。”

邓亚萍走进印刷学院附小:体育教会孩子 “输得起” 的人生哲学开云体育官网

二、从赛场到课堂:体育如何重塑孩子的 “抗挫力”

针对当前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,邓亚萍结合《2022 中国国民心理健康报告》指出:“14.8% 的青少年存在抑郁风险,而体育能教会他们直面失败的勇气。” 她以儿子的成长为例:“他打电竞曾获北京市第八名,但听说每天要训练 12 小时后主动放弃。这就是体育的价值 —— 让孩子在体验中学会取舍,明白成功需要付出代价。”

她特别强调,体育中的挫折教育包含三个层次:一是规则意识(输赢得失皆有章可循),二是抗压能力(比分落后时如何调整心态),三是自我认知(通过失败发现自身短板)。这些能力不仅适用于赛场,更是未来应对人生挑战的 “生存技能”。

三、学校实践:将挫折教育融入日常体育课堂

北京印刷学院附小近年来积极探索体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。2024 年 5 月,该校承办的区级体育教研活动中,教师通过《情绪巧识别》课程,引导学生用绘画、音乐等方式表达情绪,并鼓励他们在跳皮筋等传统运动中培养节奏感和团队协作能力。这种 “体教融合” 模式与邓亚萍的理念不谋而合:“体育不是孤立的技能训练,而是人格塑造的全过程。”

活动最后,邓亚萍向学生赠送了亲笔签名的乒乓球拍,并寄语:“希望你们像打乒乓球一样,把每一次失败都当成‘反弹’的机会。记住,真正的冠军不是从不摔倒,而是摔倒后总能更快站起来。”

结语:

邓亚萍的分享让我们看到,体育的魅力不仅在于金牌的荣耀,更在于它教会人们如何与失败共处。正如她在剑桥求学时用 11 年完成从 “26 个字母写不全” 到经济学博士的蜕变,这种 “输得起” 的韧性,正是当代青少年最需要的成长养分。